恒富–家庭保障规划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

小编

多数朋友对香港储蓄险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极具诱惑力的利益演示。

香港最主流的储蓄险是分红型,其中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即便实际分红打了折扣,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只是我们需要厘清可以接受的范围,或者期望值。

红利是港险保单利益最重要的部分,很多人觉得复杂,搞不清楚。

但其实,购买香港储蓄险的群体,更看中的是它的保单功能/权益。

相信在当下,大多数人花钱的方式变了,赚钱的方式也需要跟着变。

要说发行量,2023年绝对是印超大年,直接印了34万亿,让M2余额达到了历史新高:300万亿。

但是,大A一脸绿,F市软趴趴,消费也是静悄悄。

啥情况?前印了,没人花。

一、利益结构

如果我们的初衷是财富管理、增值、抵御通胀......简单来说就是理财,那么暂不考虑身故保障的赔偿金。香港储蓄险的利益就体现在退保利益上,跟国内一样,也就是现金价值。只不过分红型产品的现金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保证部分,二是非保证部分。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

这份计划书,5年缴费,年缴5万美金,假设只看保证部分,要超过已交保费的时间是第19年,这个利益非常低。

实际上,香港储蓄险如果单靠保证部分,回血时间基本在20年左右,慢的可能需要25年。当然,快的也有13年。

那为啥还不辞辛劳特种兵千里走单骑专门跑一趟香港,难道就只为买一份20年才回血保单?

当然不是!

买港险买的是预期,也就是红利,非保证部分。

既然是非保证,那么分红实现率就很重要,代表着保险公司画的饼,吹的牛逼,实现了没?或者实现了多少?

虽然港险的分红实现率波动较大,但历史分红实现率可以评估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经营状况等是否达标,给未来的分红收益提供参考。

但未来的分红实现率我们无法确定,也只能从保险公司每年公布的历史分红实现率,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策略及经营状况,未来的经济趋势......来预测和判断。

那就回到了上面说的“实际分红打了折扣”,我们之前也分析过,50%,甚至40%的分红实现率,你是否能接受?如果能接受,那么,它绝对是值得的。

假设20年50%,30年仅有40%的分红实现率,港险的回报还那么香吗?

二、非保证红利

1. 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

香港保险产品,被国内大众所熟知的,也就是主流储蓄险。产品形态以分红型为主,保证收益较低,预期收益则相对较高,类似带有保证收益和较长封闭期的类基金投资。

港险的分红形式多数采用英式分红(也称增额分红) 。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2)

英式分红是以增加保单现有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每年所分的红利,一经确定增加到保额上,就不能调整。通过这种分红形式,保险公司可以增加长期资产的投资比例,实际上也增加了投资期限,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投资收益率。

英式分红下保单的价值是以复利增长的,保单的保额是逐年增加的。保险公司每年为保单持有人派发红利的形式是保额,仍然在保单账户里随整体保单系统运作。

保险公司把分红转为保额后,保单持有人就不能随意提取分红(提取就相当于部分退保)。

如果早期退保,保单持有人需要承担较高的退保惩罚,这样保险公司就可以将投资配置到收益更高、投资期限更长的权益类资产上,获得更高的潜在收益,因此英式分红产品的预期回报大多高于美式分红产品。

保单持有人只有在发生保险事故、期满或退保时才能真正拿到所分配的红利。

比如采用英式分红的盈御3: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3)

身故赔偿=Max(保证金额;保证现金价值+复归红利面值+终期分红面值);退保价值=保证现金价值+累积复归红利的现金价值+终期分红的现金价值。

像计划书中的紫色框所演示,在第30个保单年度之前,低于红利面值。那么,在保单30年内退保或部分退保(即提取),只能取出保额红利对应的现金价值,也就是说,红利需要经过一定的折现(折算率=红利的现金价值/红利面值)。

红利提取得越早,折算率越低,折现的损失越大,所能取出的红利就越少。随着时间的的慢慢推进,折算率会逐渐接近于100%,30年后打平。

英式分红的特点:

资产配置的大部分为股票类产品,小部分为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保证回报较少,非保证回报较多,潜在风险较高;资产增速快,长线的预期回报率较高;灵活性较差,早期提取红利需要折现,有损失,且红利提取复杂,每次提取需要与保险公司提出书面申请(由于提取的部分为“保额”,因此相当于“部分退保”);

而美式分红,也称现金分红,现金价值高,流动性相对较好,保单前期的利益演示可以很漂亮。

美式分红类似股票派发的现金红利,保单的变现能力高。保险公司每年为保单持有人派发现金红利,从此之后这部分红利就离开了整张保单的运作系统,成为与现金一样的存在。

保单持有人可以随时提取这些现金红利,或者用来交续期保费,也可以留存于保险公司的账户中累积生息(累积生息的利益并非保证,保险公司可不定期调整)。

考虑到保单持有人可以随时提取现金红利,保险公司就只能选择一些短期、灵活的资产作为投资配置,因此美式分红的预期回报相对英式分红较低。

比如AIA的「简爱延续3」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4)

蓝色框内,退保利益中与身故赔偿额中的的累积周年红利及利息和终期红利,数据从第1年开始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红利的退保价值(现金价值)= 红利的面值。

美式分红特点:

资产配置的大部分为债券等固定收入产品,小部分为股票类产品;保证回报较多,非保证回报较少,潜在风险较低;现金红利有再投资风险(即重新投资的收益率比不上原始投资的收益率);资产增速较慢,长期的预期回报率不如「英式分红」高;灵活性较好,红利可以随时支取,不需要折现,亦可用现金红利缴纳后期保费。

英式分红依据历史分红水平和预期的未来的收益水平,同时考虑了历史经验和未来投资预期来宣派红利。如果实际投资水平低于预期,保险公司会调整以后年度的红利分配水平。因为在英式分红下,保单的红利不会经常被提取,保险公司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投资和调整红利分配,使分配的红利与宣布的水平接近。

美式分红则不能依据预期的数据,而是实际投资的结果决定来宣派红利。因为美式分红下,周年红利公布以后投资者可以提取现金,这要求保险公司有充裕的现金以满足提取需求,若美式分红的保单像英式分红的一样也在投资结果确定以前就公布发放的红利,投资者提取以后,保险公司只能调整下一年的红利,这样对后续投资的管理无疑造成困难。

实际上,分红险发展至今,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从保单表现来说,区别已经很小。

假如我们对比退保价值(即现金价值),排除折算率的影响,英式分红也可以通过减保来提取部分现金价值,在保单前期,美式分红保单的退保价值也未必超过英式分红保单。也就是说,英式分红产品的流动性不见得比美式分红的差。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5)

你看,上表香港主流储蓄险中,环球货币和富饶传承3作为美式分红的代表,保单前20年或前30年的退保价值,连前三都没排上。而长期收益来说,美式分红产品(环球货币和富饶传承3)也不见得比英式分红产品差多少。

作为消费者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去关注一份保单的分红方式是英式或美式。

一款保险是英式还是美式分红,不应该作为挑选的考虑重点,不同产品投资理念和策略的差异、权益类和固收类资产的配比等,才是保单风险、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的真正决定因素。

2. 复归红利和周年红利

英式分红的红利称为复归红利(Reversionary Bonus),也称归原红利,派发的是保额(保障面值)。

复归红利是指保单内的保额增值红利,它们或会每年宣派至保单。一经宣派,面值 (就保额增值红利而言)即为保证,不会被收回。 保单所派发红利的面值, 要在特定事件发生后或将来某一时间才能兑现金。

复归红利实现率是用保单缮发以来所累积的复归红利现金价值除以建议书上面所显示的预期金额来计算的。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6)

美式分红的红利是现金红利(Cash Dividend),派发的是现金,通常称为周年红利(Annual Dividend)。

周年红利是保险公司以现金形式,于每年派发及支付给分红保单的投保人。投保人可按保单条款,选择提取保单红利或将其保留于保险公司,以非保证利息继续滚存。

红利派发时: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7)

身故赔偿时: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8)

现金提取时: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9)

就像上面的「简爱延续3」例子,其退保发还金额(现金价值)与身故赔偿额中的“非保证金额”(含累积周年红利及利息、终期红利),是相等的。

红利累积计算的方式及滚存机制: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0)

红利背后的投资策略,也是不同的。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1)

小结一下: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2)

「复归红利」由于派发的复归红利面值会保留在「分红保单资产」内成为资产,资产经再投资而获利,又会再派发复归红利面值,从而提升长线潜在回报率(相对于美式分红的周年红利而言,其潜在风险较高,潜在回报也相对较为波动)。「周年红利」保单持有人可选择把获利的周年红利存在保单内积存生息(如有)。「美式分红」的周年红利相当于现金,可以在任意时间支取,流动性强。「英式分红」的复归红利相当于保额,提取是通过减保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折现兑换成一定的现金支付。

3. 终期分红和终期红利

红利的另外一部分是在保单终结时才能提取的,即在保单到期、解约或受保人去世时支付的一次性额外红利。

它反映了保单在整个保险期间的整体表现。在英式分红下称为“终期分红”(TB,Terminal Bonus),在美式分红下称为“终期红利”(TD,Terminal Dividend)。

无论是“终期分红”,还是“终期红利”,它们都会在宣派后进行再投资,都是在保单终止时(如身故、退保或保单满期)才会支付。

美式分红下的终期红利,跟周年红利一样,不存在变现的折算率。

跟复归红利一样,英式分红下的保单终期分红,实际变现的现金价值与公布的面值会有差异。保险公司每次公布的金额会调整仅供参考,以最终支付红利时厘定的实际金额为准。

三、历史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对应的是某年实际派发的数据跟同一年的没有进行任何提取的计划书的数据对比。

不管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无论计划书上展示的非保证红利有多高,如果实际派发无法达到预期,都无法成为现实。

一家保险公司,在官网公布的各类分红计划的历史分红实现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分红实现率,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商业信誉度。

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设定了预期目标,就必须努力办到,尽力达成股东和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尽管未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如何,我们不确定;尽管保险公司未来的投资策略和分红计划,我们也不知道;但历史的分红实现率,依然可以给我们带来评估的参考和价值。

当然,历史分红实现率可以作为参考,并不代表未来。

分红实现率只代表了某一项红利的兑现比率,只是计划书上某一个项目的回报。比如,复归红利有复归红利的分红实现率,终期分红同样有它自己的分红实现率,我们得全部综合起来看。

能够整体反映出保单利益的,其实不是某一项分红实现率,而是保单所有红利项的综合实现率,最直观的就是我们最终拿到手的总现金价值。

要看我们投保的这一份计划的具体回报,就必须要看最终的保证+非保证之和,也就是未曾提取过的总现金价值回报。

比如AIA每年公布的就是总现金价值比率。

总现金价值比率:实际到手的现金价值和计划书上演示预期现金价值的比值,总现金价值=保证现金价值+非保证现金价值(复归红利+终期分红)。

分红保单的预期收益包含保证和非保证两部分,投保时的计划书上的利益演示,非保证部分的实际达成率是履行比率,实际到手的现金价值和计划书上演示预期现金价值的比值,就是总现金价值比率。

总现金价值比率=实际退保可拿的总现金价值÷计划书上演示的预期现金价值总现金价值=保证现金价值+非保证现金价值(复归红利+终期分红)

总现金价值比率自然是越高越好,达到100%就是和计划书上演示的数值一样,超过100%就是比计划书上演示数值更高。

在香港保监局网页的「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的网站列表」,可以查阅各保险公司发布的分红实现率。

https://www.ia.org.hk/tc/fulfillment_ratio/list_of_insurer.html

查阅分红实现率时,需要留意以下几方面:

1. 分红实现率是长期指标

分红保单具有保险产品的长期属性。保单初期的预期红利很少,分红实现率很容易达到甚至超过100%; 而保单年度越长,红利金额越高,分红实现率达成的难度会越大。保单年度越长,分红实现率越能反映保单的长期表现。

因而,只留意个别时期/年度的分红实现率,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它会随时间波动。关注所有保单年度,尤其是长期的分红实现率,才可以了解分红产品过往的整体表现。

2. 不同种类的分红实现率

上面已经讲到,红利有不同的种类,复归红利、周年红利、终期分红、终期红利等等。每一种红利都会有它自己的分红实现率,保险公司也会分别披露它们各自的分红实现率。

如果你的分红保单会派发多种红利,那么你需要查阅多种红利的实现率,也可以查看利益说明文件了解各种红利的占比。一般来讲,终期分红或终期红利占比较高,那么其实现率更加重要,对整体保单的分红实现率影响更大。

3. 新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意义不大

分红产品最快在推出1年后才有分红,才会披露实现率。

假若分红保单属新产品/新系列,没有或只有两三年的分红实现率,这个参考意义可能不大。这时候,多查阅保险公司其他特点相似的分红产品的实现率,了解保险公司整体的历史分红表现。

4. 历史表现只是参考

分红实现率反映的是保险公司实现红利的能力和表现,数据很值得参考。 但那只是历史的表现,并不是保险公司未来派发红利的指标。

分红实现率受保险公司再投资能力、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购买时,切忌以分红实现率作为唯一考虑。应同时考虑其他重要因素,例如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策略及经营状况,未来的经济趋势......当然,还要评估产品是否适合、产品特点、风险以及自己的负担能力等等。

四、红利如何稳定派发

非保证的意思,是说红利在每年公布的时候,与预期(演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高有低,理论上也有可能为0。

既然红利是不保证的,那么,保险公司设定了保单的长期利益6~7%,这么高的irr,如何确保红利可以稳定地派发呢?

没有人承诺。

承诺的只是保证部分,保证部分承诺的是“不亏”。

1. 背书

大A小基,银行理财,也不会承诺“不亏”,存款也只是承诺了50万以内。那为什么还是有人趋之若鹜?

因为有背书,有信任在。

那港险的背书是什么?

信用评级是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的社会中介服务。最初产生于美国,穆迪公司创始人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权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可以为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投资者、商业伙伴提供客观、公正的资信信息,以加强管理、规避风险、优化投资、促进销售、提高效益。目前国际公认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三家。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3)

三家公司的业务大致相同。虽在业务范围、资信等级设置和评分标准上存在差异,但公平公正是三大评级机构的立命之本。

就算是对全球金融霸主美丽国的降级也是毫不手软。

2023年11月10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11月13日,穆迪又将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的部分受评银行子公司和分行长期存款评级确定为Aa1。

2011年8月,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就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至今未恢复;

2023年8月,惠誉也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至AA+。

另外,还有唯一一家专注于保险业信用评级的机构:贝氏(A.M. Best Company)。贝氏的评级领域不同于著名的三大机构。三大机构定位于商业领域,除保险业外,还涉及广泛的政府或私营企业债券工具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作为对保险公司财务稳健性和信用风险的总体评估,可以为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和声誉提供指导,从而成为许多外部参与者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财务实力的决策参考,与保险公司的品牌声誉密切相关。

评级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和声誉。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通常会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口碑。

通过国际评级机构发出的报告,可以了解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一个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财务状况,能够及时支付理赔。

通过评级,还可以了解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和安全性。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其偿付能力和保单价值。

香港常见保险公司国际评级情况: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4)

你看,很多人还在抗拒港险的时候,实际上国内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早已经在港澳布局了:

太平人寿(香港)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于1949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植根香港70余年,连续多年获得标准普尔信用 “A”评级和贝氏信用 “A”评级。太平人寿(香港)于2015年12月22日正式开业经营,深耕港澳放眼全球。深耕港澳放眼全球。中国人寿海外,1984年成立香港分公司,1989年成立澳门分公司,在港澳屡获金融类大奖。太平洋保险(香港)成立于1994年,2021年,正式成立人寿保险公司。中银人寿1998年于香港创立,扎根香港25年,是香港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近几年来,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前五的水平。......

2. 严格监管

香港保险监管部门对分红实现率有着严格的监管。

香港的分红保单的预期收益中,一定会分为保证和非保证部分,金融管理局要求,凡是带有分红性质的产品,必需写明两个部分,且不可以保证成分过高。

这是一种规范金融监管的体现。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将预期收益演示设定明显高于市场经济水平的情况并不罕见,并且成为不良销售的主要误导手段。经济周期会在低利率和高利率之间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而在低利率时期给出一份高预期收益的分红显然是很难达到的,最终会导致保险公司财务经营困难,收益无法兑现,最终被迫停止新业务的经营。

为了规范分红保险的销售和开发,2015年6月,香港保险业监理会推出了一项重要的监管指引——GN16,即《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指引》。该指引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对香港保险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GN16包括一系列针对分红保险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

公司需要制定分红保单业务管理政策,包括厘定非保证利益的整体理念、盈余摊分、投资策略、平滑依据等;

分红演示不能有误导性,必须提供“悲观”与“乐观”情景展示,并告知客户非保证收益的潜在风险;

将过往分红产品以一种统一且简单的实现率计算方式公布于官网上供市场检视,于公司网站披露过往分红保单红利实现率(Fulfillment Ratio)。

因此,香港分红险的高“预期分红”在严格监管下,理性、透明度强,也使各家保险公司必须要重视非保证红利的承诺兑现。

而新版GN16指引在24年1月1日已经生效。

新版的指引规定了针对2010年后曾发出新单,并且在报告年度内有效的保单,都要披露分红实现率。

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评估保险公司的分红表现及风险,更自信和果断地进行决策。

香港保险公司大多是经营过百年的信誉老店,信誉、品牌对它们而言,比规模业绩更重要,并不是为一时利益而牺牲长远的逐利者。

2023年7月,香港立法会通过了《2023年保险业(修订)条例草案》,该条例法案目标在2024年内将实施RBC(风险为本的资本制度)的监管体系。为香港保险业推行风险为本资本制度订定法律框架,以加强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健状况,并更符合国际标准。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5)

目前的香港保险监管制度为资本充足制度,主要是以规则为本,很多动态情况无法有效的监管,且存在公平问题。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产品设计激进,且历史回报率又比较差,按照旧的监管制度,它也只需要跟经营稳健、实力强大的保险公司一样的资本充足率,这是不公平的,显然它未来的风险会更大。

RBC监管体系核心是要求保险公司付出与风险相匹配的资本。简单说,就是设定的预期越高(牛逼吹得越大),实际达成越低(分红实现率越低),就需要持有越多的资本来兜底风险,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6)

预计RBC实施之后,香港保险公司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一些产品设计激进、实际回报率低的,或者保证收益高的,“锁定期”短的一些保险公司产品,会面临提高偿付的压力,要么补足资本金,要么就要停售产品。

而主打“低保证、高预期”的分红险以及产品设计相对稳健、实际回报率高的保险公司影响不大,反而更有利。

3. 红利分配机制

在英美以及香港,为保证红利分配的公平、客观,保险监管当局会指派专业人士来负责这个事情。这个人就是指定精算师(Appointed Actuary,香港称作“委任精算师”)。

当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能达到或预计将来不能达到法定要求时,委任精算师有责任向公司董事会和监管当局报告。另外,委任精算师需要在考虑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后对分红基金盈余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出相关建议,公司董事会考虑委任精算师提供的意见后作出盈余分配决策。

同时,委任精算师的责任(在保单分红方面)为法定责任。这是为了保证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利润分配方面公正合理,能够符合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防止保险公司为恶意占领市场份额而将未来支付给保户的准备金提作利润分配,营造高利润的假象,从而影响保单持有人的未来利益。同时也可防止保险公司在盈利的情况下,不分配或者分配少量红利给保单持有人,从而侵害他们的现期利益。

所以,委任精算师代表监管机构来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即代表了保单持有人的立场。他们在保险公司内部扮演监督人和咨询顾问的角色,所以具有一定的中立性,在确保稳妥的投资分配(因为投资分配关系到分红的实际派发)上具有重要发言权。

根据香港《保险业条例》,经营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委任一名精算师(简称为委任精算师)。委任精算师须负责就长期业务中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精算工作提供意见,包括确保恰当的保费厘定、审慎的储备原则、稳妥的投资分配和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以及妥为向规管机构汇报不当之处。

这就赋予了委任精算师对保险公司分红基金的监管的法定责任。

4. 投资能力与风险管理

香港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全世界的各类资产,透过广泛的投资组合,香港的分红险可以为客户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争取最高回报。

比如大多数分红产品会投资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的股票、债券等,并会根据市场情况转变投资资产分配比例。

通常,在保证回报较高的保险计划内,权益类资产占较低比例;在保证回报较低、预期回报较高的保险计划内,权益类资产会占较高比例,以此让风险水平切合不同产品的风险程度。

另外,保险公司还会借助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并会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另类投资品种,如房地产等,也可能会利用证券借贷等手段,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回报。

5. 平滑机制

无论是英式分红还是美式分红,保险公司都会采用一种称为“平滑调整机制”的方法,以确保分红稳定。在投资收益较好的年份,保险公司会留存部分收益(这笔钱会进入一个名为“分红特别储备金”的账户),以便在投资收益较差的年份分发更多红利,从而弥补客户的收益损失。

这种机制旨在降低投资波动对分红的影响,让客户在市场波动时仍能享受到稳定的收益。目标即红利不会完全跟随分红基金价值升跌而造成相同程度的改变。

香港储蓄险分红利益解密:花钱方式变了,赚钱方式也得跟着变~(图17)

为此,利好时期的投资回报,保险公司会保留部分,为未来回报较低时的红利派发提供缓冲。

或在回报不好的市场情况下暂时提升红利率,以免保单价值波动情况过大。

总体来说,香港沿袭了欧美保险的相关措施和机制,审慎、保守地计算制定演示红利,从根本上维护客户对分红保单的合理预期。

五、写在后面

当前,购买港险,转移风险和保全财富是主要目的。

香港储蓄险未来的的分红实现会怎样?我们确实没办法去把握,但大概率不会“崩盘”。

概率虽然不能让你达成目标,但可以让你更接近。

Ps:

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轻易买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等,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横向、纵向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